离家12年后与亲人重聚却是为了告知他们自己将死的讯息积攒多年的家庭矛盾爱恨纠缠本该温馨的餐桌却承载着末日的残酷Home is not a harbour主角们歇斯底里喋喋不休的对话让人受不了啊神经质的一家人多兰为什么这么爱拍吵架汗.....喜欢回忆段落和结局的绚丽色彩和配乐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是他一贯风格
成了了:121.76.80.39
原来还真是看过...只是那时没字幕...pete seeger想砍电线那段...我笑了.... 另外the times they're a changin....这话怎么翻译来着写的真好啊
夜行客:61.233.161.183
2.5好壞人之別在於是否支持反抗運動、是否保有信念信仰天主教人道精神宣揚色彩強特別是末段好正氣凜然呀?(某種反抗軍敘事的典型十七年電影)經濟面來看並不意外資金來自一位想拍紀錄片紀念神父的有錢老太太後來她又想拍兒童反抗隊就把這兩個紀錄片素材結合成一個劇情片在戰爭結束後不久即完成(可視為Rossellini報導性的重要案例)兩大德國反派的肢體動作同性戀化一甲一拉特別符合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在資源有限下完成、大量實景與非職業演員(但也有結合職業演員)、遊走紀錄式與情節劇的印象派說法得再查查作為義大利新寫實開山作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是怎樣的一個傳播途徑後來成為製片的美國軍人Rod E. Geiger的居中位置美義的宗教連結性